选设备-机械设备网 发布时间:2019-03-08 10:41
快速通关。
1997年,简陋的通关环境。(资料图)
口岸新貌。
初冬的乌拉特草原寒气逼人,然而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依然是一派热气腾腾、车水马龙的景象。
在口岸原煤专用通道前,上千辆跨境运煤的重型车辆摆成“一字长蛇阵”缓缓驶入;在店铺林立的商贸市场里,讲着不同语言的顾客正在和店主讨价还价……
巴彦淖尔市商务局副调研员薛飞介绍说:“今年1-10月,甘其毛都口岸累计进出口总量1705.83万吨,同比增长7.46%,贸易额198.02亿元,同比增长28.89%。其中进口煤炭1517.9万吨,铜精粉65.97万吨。”
甘其毛都口岸历史上就是中原地区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和商贸通道,开放合作历史悠久。
1989年,这里开辟为中蒙临时过货点,双方各搭建一座蒙古包开启了甘其毛都口岸经贸合作历程。1992年,正式辟为国家一类季节性双边口岸。2004年5月蒙古国原煤开始进口,2009年8月实现常年开放。
对于当时临时过货点的简陋条件,甘其毛都边检站第一任站长达木林依然记忆犹新:“当时整个口岸基础设施可以说是一无所有,站里配备了一辆吉普车,只有几名干警,每次从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开车130公里到达甘其毛都口岸进行检查,晚上再驱车赶回去,特别辛苦。贸易主要是易货,出口的是米面和白糖,还有一些日用品,进口的是毛、皮等畜产品。”
巴彦淖尔市、乌拉特中旗抢抓“一带一路”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机遇,致力于发展口岸物流,拓展口岸功能,有力推动了口岸经济快速发展。累计投入资金184亿元,建成了口岸煤炭专用通道、联检大楼、神华甘泉铁路、国铁西金铁路、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,年通关能力3000万吨,仓储能力达2000万吨。境内公路、铁路与全国路网贯通,口岸机场通航,已形成立体交通网。
积极推动与蒙古国互联互通,建成跨境供电项目,将风电、光伏清洁能源打捆输送到蒙古国南部地区,跨境供电项目运行稳定,累计出口电力52亿度,占蒙古国进口电力的76%。
“一站式”服务、简化程序、电子口岸建设等一系列便捷化通关措施,给口岸边贸发展注入了活力,使口岸通关程序越来越完善。
中铝公司甘其毛都口岸业务部经理于晓强说:“由原来的‘二进二出’通道变成到现在的‘五进五出’智能通道,整体的通关能力大大提高,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。”
通关环境的不断优化,使得来自蒙古国的煤炭、铜精粉等矿产源源不断地走进了国门,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口岸经济。
口岸开放26年来,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亿多吨,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元,为国家创海关税收近200亿元。煤铜进口量分别占蒙古国出口量的50%和60%,口岸货运量和贸易额均占自治区对蒙贸易的三分之一。
巍巍国门,见证着甘其毛都的发展历程;漫漫雄关,记载着边检官兵的忠诚奉献。
由于口岸地区属荒漠草原气候,全年100余天为大风扬沙天气,冬季室外气温低至零下35摄氏度,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,边检官兵执勤中不仅要忍受高温对双脚的“煎烤”,更要忍受漫天煤灰与车辆尾气的“入侵”,人们常常戏说甘其毛都有三宝,“春秋的沙暴、脚上的血泡和嘴上的口罩”。
正在执勤的甘其毛都边检站执勤业务二科科长那仁满达笑着说道:“检查工作一天下来,边检官兵从上到下全身都是灰,口罩里面也都是,晚上下勤以后,只能从他的走步状态认出来这是谁。”
如今的甘其毛都口岸日新月异,学校、医院、饭店、宾馆、商铺等城镇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口岸城镇服务功能日臻完善,形成了口岸通关、互市贸易、专业市场、生活居住、集中商务等功能区。
大通道带动商贸大发展,物流大进大出,人流纷至沓来,激活了交通运输、旅游观光、商品零售、餐饮服务等一系列产业,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桂龙便民超市店主邢崇孝是2007年从农村来到口岸开超市的。刚开始,超市营业面积只有70多平米,只售卖一些简单的日用品,一天营业额最高也就是300多块钱。随着甘其毛都口岸的发展壮大,出入境的客人越来越多,生意越做越红火,超市里的商品从单一的日用品到五金、小百货、服装等一应俱全,每天人来人往,十分热闹。旺季的时候,每天的营业额都在4000元以上,收入足足翻了十几倍。
据中汽协数据显示,2018年1-11月,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02.98万辆,同比增长68%,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势头强劲。火爆的背后,不同细分市场中用户的差异化需求,以及传统车企深